
2011年開業的「異域」雲南餐廳,是中壢龍岡的代表餐廳之一,現在重新裝潢讓用餐空間更舒適,而好味道維持不變,並加入新的料理概念Mortar&Pestle 「缽與杵」,將香料與新鮮食材重新融合,給老食客們新體驗。
2011年開業的「異域」雲南餐廳,是中壢龍岡的代表餐廳之一,現在重新裝潢讓用餐空間更舒適,而好味道維持不變,並加入新的料理概念Mortar&Pestle 「缽與杵」,將香料與新鮮食材重新融合,給老食客們新體驗。
這是台灣少數以緬甸咖啡為賣點的咖啡廳,符合中壢龍岡一帶的異國調性,搭配現在流行極簡的白色裝潢,是個喝咖啡、吃輕食的好地方。
那天去小巨蛋看演唱會,停好車後發現附近的「犂園湯包館」不少人在排隊,看google map分數很高就來吃吃看,果然小籠湯包與各式小菜、捲餅都挺好吃的,是會想回訪的店。
桃園三民路上有幾間客家餐廳,之前吃過評價很高的新梅龍鎮復古餐廳,這次來吃有趣的「摸油湯酒菜飯館」,門口春聯直接寫明這裡是喝酒總部喔~
嘉義餐飲業在改裝老房子上實在很厲害,像這間「桃城豆花-光華路」開幕後一直很紅,用平實的價格就能在雅緻的空間裡吃一碗豆花,是其他都會區少有的享受。
苗栗三義台13線上有兩間生意很好的客家麵館,一間是金榜麵館,另一間就是隔壁的「賴新魁麵館」。之前吃金榜麵館對便宜的餛飩湯、大碗牛肉麵很有印象,這次改吃「賴新魁麵館」,他們家的粄條也很大碗。
位在桃園三民路二段上的「嘴邊肉の嘴上功夫日式燒烤店」,前身是「出一張嘴」,但經營者換人後更名為嘴邊肉重新開業,在googel map上拿到很高的評價,實際吃過後確實也覺得很不錯,是會想回訪的燒肉店。
「飯湯」是最能代表東港的庶民美食之一,也是廟會繞境、王船祭招待各方香客的必備美食。東港最好吃的飯湯是在王船遶境時各加總舖師煮的。那平常想吃飯湯的話,有幾間店不少人推薦,像是黑媽媽食堂、黑食堂或阿扁飯湯。 而這間阿娥飯湯就在我家巷口 (台南人口氣),也是我們家吃得比較習慣的。
「敘 MODERN •」是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裡的咖啡廳 ,運用三角空間的落地玻璃帷幕,打造明亮新潮的用餐環境。來這邊喝咖啡不用付美術館的入場費喔~